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全文檢索
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社群分享
查詢為:環保;尋找到:2497 筆資料,共250頁。
排列方式︰ 依時間排序依主題排序
最新消息 > 環保新聞 > 落實生熟廚餘分類 雲林縣廚餘去化無虞
2021/7/23 下午 05:33:00301邱彥翔2021/7/23 為防堵非洲豬瘟,雲林縣自107年禁止廚餘養豬再利用至今,經縣府積極推動廚餘回收及向環保署爭取補助設置廚餘脫水設備,目前於二崙鄉公所、北港鎮公所及虎尾鎮公所設置廚餘脫水設備,讓廚餘經過破碎及脫水之中間處理後
最新消息 > 環保新聞 > 節氣更替 環保局進入濁水溪河川揚塵應變備戰期
2021/9/22 上午 11:53:00雨水、颱風減少,水位逐步降低,而河道內淤積的灘地也會慢慢浮現,若遇到強勁的東北季風,將有較大的機會引發河川揚塵,本府除與環保署、水利署、林務局及彰化縣政府,依據「濁水溪揚塵防制及改善行動方案」分工進行裸露地改善及自我防護宣導作業外,亦將透過現
最新消息 > 環保新聞 > 萬人淨灘,2023年和泰集團「淨灘減塑全台總動員」
2023/4/23 下午 06:07:00減塑全台總動員」,活動現場由縣長張麗善、麥寮鄉公所鄉長蔡長昆及和泰汽車蔡孟哲部長,攜手雲林縣政府各局處代表、麥寮鄉公所、環保志工、漁民、社區居民及企業單位,進行海漂垃圾及海灘垃圾清除作業;本次活動總計135人共同進行海岸線及周遭環境清理整頓工
最新消息 > 環保新聞 > 源頭減污 側溝清淤消毒好Easy
2022/3/25 下午 03:33:005526299丁淑華2019/7/17為提升本縣溝渠與環境衛生,環保局本(108)年度編列450萬執行水溝清疏計畫,同時購置環境消毒用藥可提供各鄉鎮市申請使用,有效提升環境衛生品質,另為避免溝渠環境孳生污染疑慮,餐廳、店鋪、餐飲店、市場…等單位,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第二章第規定二十九條加裝衛生上必要設備,如油水分離器等,以有效維護排水溝渠環境衛生。 環保局今年度編列450萬元加強水溝環境維護工作,同時補助各鄉鎮
最新消息 > 環保新聞 > 源循環愛分享「二手物交換平台」開張囉!
2020/8/25 上午 11:37:00物刊登交換、二手物修繕地圖及活動辦理餐具租借功能。 你是不是有許多好東西用不上,放著覺得佔空間,丟掉又覺得可惜呢?現在環保局開發一個二手物交換平台,提供給大家使用,你可以在上面尋找別人閒置的物品,向對方索取,也可將你的二手物或閒置物品提供給
最新消息 > 環保新聞 > 暖心資收關懷計畫 雲林縣環保局助個體戶過寒冬
2022/3/24 上午 09:59:002021/12/1在街頭巷弄間不難看見來回穿梭、撿拾回收的資源回收個體戶,他們無畏晴雨寒暑的替環境減少了許多污染,雲林縣環保局為照顧資源回收個體戶,今年持續辦理「資收關懷計畫」,至今已輔導55名資源回收個體戶加入計畫,不僅改善個體戶的經濟狀況
最新消息 > 環保新聞 > 新冠肺炎疫情強勢來襲 縣府公所民間攜手防疫
2021/5/21 下午 03:25:005526291李建緯2021/5/21 目前國內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快速延燒,疫情警戒於19日已提升至第三級,為防止新冠肺炎(COVID-19)疫情持續擴大,雲林縣政府除了協請各鄉鎮市加強於戶外公共空間、人潮聚集場所等處執行環境清消作業外,也逐漸擴大環境消毒範圍,並積極籌備充足的消毒水、防護衣、口罩等防疫物資提供給各鄉鎮市公所進行戰力整備。
最新消息 > 環保新聞 > 新版「毒性化學物質應變器材及偵測與警報設備計畫書」參考範本
2021/6/24 下午 12:01:0005-5526282張宗仁2018/8/7「毒性化學物質應變器材及偵測與警報設備管理辦法」業於本(107)年3月8日修正發布在案,相關修正條文發布後一年施行。範本.docx;新版「毒性化學物質應變器材及偵測與警報設備計畫書」參考範本.docx*/新版「毒性化學物質應變器材及偵測與警報設備計畫書」參考範本.odt;新版「毒性化學物質應變器材及偵測與警報設備計畫
最新消息 > 環保新聞 > 愛地球我做的到!「自備環保杯‧加碼集點送」活動
2020/7/3 下午 05:53:00呂冬玫2020/7/3雲林縣環境保護局為推廣源頭減量,今年度以斗六市為宣導示範區,結合轄內34家飲料店業者合作辦理「自備環保杯加碼集點送」活動,自109年7月15日起至9月30日止,於指定店家購買飲料除可享原有折扣外,更可加碼集點兌換限量贈品
最新消息 > 環保新聞 > 愛分享「趣」尋寶 記憶Cool來挖寶~庇護工場藝起來
2022/3/25 下午 01:06:00賣活動,現場也有免費DIY體驗活動,當日持舊玩具二手袋及現場購買二手物,皆可獲得免費DIY體驗喔,歡迎大家一起來挖寶,做環保也做公益。 活動當日台灣公益CEO協會邀請到雲林工藝師林佩瑩老師展出她多年纏花的傳統美學技藝,讓「工藝」加乘「公益」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