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生態瓶X微景觀DIY」打造綠意生活
2025-11-11
承辦科長:鄧雅謓
承辦人 :甘尚玉
雲林縣長年受揚塵問題影響,縣府持續推動多元綠化與環境教育措施,以改善空氣品質並提升民眾環保意識。為深化學生及社區居民對生態系與植物共生關係的認識,雲林縣環境保護局今(11)日於西螺鎮文昌國小舉辦「生態瓶X微景觀DIY手作課程」,帶領學童親手打造專屬的微型生態瓶,體驗綠色植栽與生態循環的奧秘。
目前正值東北季風盛行時節,濁水溪祼露灘地易受強風吹襲造成揚塵現象,嚴重影響空氣品質,雲林縣為改善空氣品質問題,除攜手中央三大揚塵防制策略,包含執行中、低灘地綠覆蓋與水覆蓋、高灘地種植造林及加強預警系統和環境監測等,環保局也積極推動空氣品質淨化區及植生綠化,本次更結合校園教育,辦理兼具環境學習與手作體驗的課程,讓孩子們從小了解植物對穩定環境與減緩揚塵的重要性。
課程中由專業講師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生態瓶內的水循環、光合作用與微生物作用原理,並指導學生運用土壤、苔蘚、植栽及小型裝飾素材,製作出兼具教育意涵與美感的微景觀作品,同時鼓勵使用回收再製玻璃容器,實踐資源循環利用的理念。現場氣氛熱烈,親手創作的過程不僅有趣,也讓他們更懂得珍惜自然、愛護環境。
台灣約有1,500種苔蘚,這些微型植物不僅具療癒特性,更在自然環境中扮演土壤化育與保水的重要角色。苔蘚被譽為「先驅植物」,能於貧脊地區率先著生、保濕固土,並成為其他植物的庇護基質;同時,其吸水與攔截能力有助穩定濕度與生態平衡,亦能作為空氣品質與環境健康的指標。
環保局長張喬維表示,期望透過本次活動,讓環境教育從校園向家庭與社區延伸,藉由每一個生態瓶的誕生,傳遞「綠化減塵、從生活做起」的理念,讓更多人從手作中了解自然共生的重要,攜手打造低碳、永續、宜居的雲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