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環保FAQ
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社群分享
05
引發大戰的垃圾

七十年代以後,臺灣的經濟快速成長,國民物質生活富裕後,慾望也變成無止盡。科技的發展,帶給我們許多方便;可是,多數人卻不知「惜物惜福」。冷靜想一想,從早上醒來到夜晚上床睡覺,我們一共製造了多少垃圾?家中的衣櫥內,有幾件衣服是真正穿得到的?家中添購的新產品,有多少合適的。
 

台灣的垃圾成長幅度已從1981年每人每年230公斤,至1996年一躍變成413公斤;平均每天製造二萬三千噸的垃圾,再加上事業廢棄物的話,每年的「垃圾產品」近二千一百萬噸。如果將這些垃圾平鋪在這塊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大約可堆成1.7公尺的高度,正好淹沒了二千一百萬人。


垃圾一直不斷在增加,但是衛生掩埋場的容積有限,全臺灣有近六成在1996年7月已達飽和;而新規劃的掩埋場、焚化爐設置場,卻又遭到居民「不願與垃圾為鄰」的抗爭。於是,河床、山坡地、海岸線,到處充斥著怵目驚心的垃圾,臺灣垃圾淹腳目,真的已成為名符其實的「垃圾之島」。
 

妥善處理垃圾是首要之務


根據清運單位的清運量估計,目前台灣地區每人每日產生的垃圾量,以台北市1.33公斤最高,高雄市1.29公斤,台灣省1.09公斤,平均值為1.13公斤。而總噸數,台灣地區垃圾清運量每日23730公噸,一年達865萬噸。按照目前成長率,在七年後垃圾清運量每人每日達1.59公斤。
解決垃圾問題的第一步是「垃圾減量」:


要想讓垃圾減量其實是舉手之勞的事,以下是幾個要訣:


A、減量

  1. 減少不必要的包括: 選擇較少包裝的產品。 
    購物時儘量考慮購買無需包裝的產品。 
    經常使用的家庭用品,儘量購買大包裝或經濟包裝。 
    考慮選擇濃縮產品。 
  2. 減少廢棄物的毒性: 使用無害性或低危害性之物質。 
    以無害性物質取代相同功能之有害性產品。 
    當必須使用有害物品時只取需要用量。 
    使用有害性物品時請詳閱使用說明,並遵照指示使用。


B、重複使用

 

  1. 使用可重複使用之產品: 
    以可重複使用之瓷杯及玻璃杯等取代用後即丟之紙杯或塑膠杯。 
    使用可重複使用之餐具。 
    儘量選用可再填充式之影印機、傳真機或印表機墨水。 
    使用布尿片取代紙尿片,抹布及海綿取代紙餐巾。 
    選用內容物可再填充或瓶罐可重複使用之產品。 
    使用充電式電池或低汞電池。
  2. 儘量修護可維修之產品: 
    選購有良好品質保證及可長期使用之家電用品及裝置。 
    遵照產品使用說明以保持家用品維持良好狀況。
  3. 重覆使用容器、袋子等。 
  4. 出售或捐出不再使用之物品。


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


自民國八十六年起全國已實施全民參與回饋式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,逐步實施資源物質與垃圾分開收集,整合社區民眾、回收商、地方政府、信託基金四者,共同建立開放、便民有效之回收系統,以減輕垃圾掩埋場負荷。

◎角色一:社區民眾
應配合事項:

組成社區回收互助團體將垃圾分成廢紙類、資源類及一般垃圾,配合政府資源回收分類措施。 
對於應回收之資源垃圾,應予適當之前處理,如:洗淨、瀝乾、壓扁等。 
將資源垃圾交給清潔隊或回收商。 
優點:

將得到適當之回饋及社區發展經費。 
民眾將寶特瓶拿至退瓶點,可得獎勵金。 


◎角色二:回收商
應配合事項:配合政府輔導,強化成為制度化且組織化的民間回收團體,建立良好之回收系統。

優點:降低回收成本,增加回收量,提高收入。

 

◎角色三:地方政府(清潔隊)
應配合事項:配合政策定時、定點、定線回收。

優點:可得福利金。以某市為例,其已利用基金作為隊員休閒之經費。

 

◎角色四:信託基金
應配合事項:支付回收清除處理費。

優點:

取消回收率之限制,降低回收成本。 
消弭回收率造假誘因。 
 

◎推動資源回收邊際效應:

大幅減少環境污染:如廢紙回收再製,節省75%能源、50%製紙用水、減少75%~95%空氣污染。 
可節省珍貴的能源:如回收廢鋁罐處理所需,能源比用鋁礬土製成鋁罐節省95%能源。 
可保育我們的水土及山林:回收一噸廢紙等於保留二十棵樹。 
四合一資源回收計畫,主要的精神在於啟動全民「自發性的改善」,再結合總體資源,創造永續改善的架構。

最後異動時間:2018-11-13 17:47:00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