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環保FAQ
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社群分享
02
不斷消失的森林

二戰後初期,臺灣森林覆蓋率約佔全島面積的64%,如今只剩52%,減少約42萬公頃,相當於15個臺北市的面積。人類的貪婪無饜,使我們原本青翠的高山綠水,變成了光禿禿的一片。早期,有錢人喜歡在山上建別墅獨居,不過只是少數。現代人隨著經濟的飛揚,富有的人增多了,在都市生活的環境品質卻日趨惡化下,致使建商便將生活空間的目標移轉至山坡地,建設所謂的「山莊別墅社區」,吸引更多不堪都市煩囂的人移居到世外桃源去。

 

根據林務局統計,現有山坡地中,近十年來由於休閒需求以及茶葉、果樹等農業的墾植,已有近七十幾萬公頃被濫墾、濫建。除外,為了使家族的風水更旺,而於山林中濫葬亦比比皆有。如此,長年以來,濫墾、濫建、濫葬、濫伐等破壞水土保持的行為,使大自然發出怒吼,才爆發了去年賀伯颱風的災情。

 

臺灣21條主要河川流域的土壤沖刷深度,每年達0.7毫米,居世界第一,竟是黃河流域的三倍半。而且世界含砂量前三名的河川,也都在臺灣;這21條主要河川的平均含砂量,更幾乎是黃河流域的八倍。不只如此,水土的破壞,也使水庫的壽命縮短,依據水利單位的估計,由於泥沙的淤積,臺灣一年平均減少一座明德水庫的蓄水量。

最後異動時間:2021-04-09 15:52:00
TOP